编辑动态
  网站公告 网站公告:暂无公告
书评:写在读《刺杀肯尼迪》后
 

    19631122日,几声枪响,结束了美国一个梦幻般的时代,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约翰·肯尼迪倒在血泊之中……

 

    20131122日,肯尼迪总统遇刺50周年,巧遇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的《刺杀肯尼迪》一书,随着文字的跳跃,整个画面和思绪也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,肯尼迪总统人生中最后三年的时光像画面回放般一一掠过。

 

   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作者——比尔·奥赖利先生,他是美国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、作家,目前是福克斯新闻频道政治评论节目《奥赖利实情》的主持人,曾以《刺杀林肯》一书摘得畅销书作家桂冠。作为肯尼迪家族的成员,他并未将个人情感或偏见掺杂到本书的创作中,无论是肯尼迪与梦露的风流韵事,还是尼迪夫妇的婚姻关系。而这些内容不仅增加了本书的趣味性,更提高了本书的可信度。

其次要提的便是本书的写作手法。作者以遇刺倒计时的时间轴为导线,将两大主角——肯尼迪和“刺客”奥斯瓦尔德的生活交叉描述。肯尼迪曾经少不更事,但却在危机中成长;从二战中的英雄、普利策奖得主到美国最年轻的总统,一个曾经体弱多病的少年慢慢历练成美国人心中的偶像;奥斯瓦尔德年少便有很明显的亲苏联倾向,但却没能得到苏联的重视,与白俄罗斯妻子返回美国后心中压抑的反社会情绪逐渐显露,曾暗杀沃尔克将军未遂。直到二人1963年在达拉斯“相遇”,美国历史一瞬间被改写。

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是这位年轻总统的坚毅与魅力。“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什么,而要问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些什么。”肯尼迪在19611月发表就职演说时如是说。44岁的肯尼迪用了不到1400个单词便阐明了他对美国的期望。而他也努力践行着自己的誓言,处理古巴危机时的沉稳,面对越南战争的果断,为缓解“南方腹地”种族矛盾所付出的努力,以及面对政敌的稳重,无不让这位年轻的总统变得更加笃定和坚强。

      而本书的译者邓武先生的语言功底更是让本书锦上添花。不仅仅真实、完整地翻译了原文,而是几乎达到了信达雅,基本没有留下翻译的痕迹,原文中强烈的画面感也都在译者的笔下一一还原。

    读书,也讲缘分。这样一部好的作品漂洋过海,碰到好的译者和为其付出努力的工作人员,我为能够读到这样的作品感到兴奋。这样的作品也的确值得向更多的人推荐。

    (20131230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翟琰萍 撰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