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我们
企业文化
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
  网站公告 网站公告:暂无公告
     出版社简介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总编辑致词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组织结构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员工风采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企业文化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荣誉奖项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招聘信息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经销网络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联系我们        

书背后的学问人生——读《十字架上的正义》

作者:法律二室 唐仲江



从2011年11月从法制日报社到出版社工作之后,我的首要工作便是逐个给原先在报社的作者发送工作变动的邮件,并同时向他们约稿。在众多作者之中,施鹏鹏是我特别看重的一位。生于1980年的施鹏鹏,28岁时便成为西南政法大学第一个中法两国大学均承认的双料博士,同年成为西政最年轻的法学教授;他虽然年轻,目前是一颗正在上升的学术新星,但已显示出巨大的学术潜质,因此,我认定他在未来的法学界必定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。

回想与施鹏鹏的相识,可谓纯属偶然。2009年研究生毕业后,我到法制日报社参加工作。我偶然在报社的子报《法治周末》上看到了施鹏鹏写的文章,觉得他写的文章既有思想性,又有可读性和趣味性,正好与我负责的报纸版面风格十分契合。于是我就以大报(在报社内部,一般称下属的报刊为“子报子刊”,而自称为“大报”)的名义向施鹏鹏约稿。约稿函发出之后,很快就收到了他的回信和名为《游戏与诉讼》的稿件。从此之后,同为八○后的我们既是编辑与作者的关系,亦是虽未谋面但却神交已久的朋友。

到出版社工作之后,我给他发了约稿的邮件之后,他欣然同意,并表示会一如既往地支持我的工作。2003年5月,我浏览他更新个人简历的新浪博客时,突然发现上面赫然写着“《十字架上的正义》(随笔集),2013年法制出版社即出”。看到此处,我的心凉了半截,心想这朋友也太没良心了,说话不算话,竟然把我一直盯着的这本随笔集拿到法制出版社去出了。本想打电话或者发邮件质问他,但转念一想还是罢了,或许他也有不得已的苦衷。五个月之后的国庆长假,我突然收到了他发了的一封邮件:“仲江兄:近况可好?附件是我的随笔集《十字架上的正义》,共16万字,请兄批评指正!”看到此,我才突然醒悟,原来他在博客上写的“2013年法制出版社即出”,其实就是我们社(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),可能是名字太长,所以用了简称,又或者是他把我们社与中国法制出版社搞混了。但这些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我苦苦的等待终于有了回报。后来他的《十字架上的正义》一书,如我所愿亦是如他所愿地加入了我们编辑室的“独角札丛”系列之中。这本书中的内容我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,因为其中的很多文章我在报社时曾编辑后发表在《法制日报》上,而后来自己又担任了这本书的责任编辑,又把这些文章认认真真地审读了一遍。尽管如此,当第一时间拿到这本书的样书时,我还是忍不住拿着还带有油墨清香的样书翻了几遍,且心中很是感慨:回想与施鹏鹏的交往,又一次印证了我在名片背面写的一句话——与每一本书相遇都是一种缘分。

当第一次看到《十字架上的正义》这个书名时,我就暗暗为之叫好,仅凭书名就让人产生一种迫切阅读的欲望。这个书名时就促使我思考:十字架是耶稣受难的标记,那它与正义有何关系?带着这个疑惑,我迫不及待地阅读了本书的内容。当读到书中第一篇与书名同名的文章时,我豁然开朗:原来,当耶稣被钉于十字架上时,他为人类的罪孽进行了救赎。“神设立耶稣作挽回祭,是凭著耶稣的血,藉著人的信,要显明神的义。因为他用忍耐的心,宽容人先时所犯的罪,好在今时显明他的义,使人知道他自己为义,也称信耶稣的人为义。”十字架由此成了上帝对信仰者的召唤、成为基督正义的源泉。

本书虽以宗教与诉讼作为开篇,但作者并未将主题局限于此,而是从诉讼的角度来观察和挖掘文学、历史、神话、艺术、故事等中的有趣现象,如《魔法、巫师与神谕裁判的兴起》《福尔摩斯与柯南:刑事诉讼中的国家与个人》等。作者在书中所援引的神话、寓言或故事,我们大多听过,有的甚至耳熟能详,但他却能以独特而专业的视角对之进行剖析和解读,其过程严谨而不失趣味,其结论虽简洁却又发人深省。如在《扑克牌中的法律故事》之“梅花K的故事:刑事司法改革中的‘所罗门王结’”中,作者写道:春节,家中来了几位客人,闲来无事打牌。论及扑克牌的起源,我说扑克牌来自欧洲,每张王牌(King)都有其法律渊源。关于梅花K,相传公元前223年冬天,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进兵亚细亚。当他到达亚细亚的弗尼吉亚城时,听说城里有个著名的预言:几百年前,弗尼吉亚的戈迪亚斯王在其牛车上系了一个复杂的绳结,并宣告谁能解开它,谁就会成为亚细亚王。自此以后,各国的君王及能人纷纷到此尝试,但未曾有人成功解开,甚至不知从何入手。亚历山大对该预言非常感兴趣,命人带去看这个神秘之结。但经过许久,亚历山大始终未能解开绳结。临走前,他突然想到:“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行动规则来解开这个绳结呢?”于是,亚历山大拔出剑来,对准绳结,一剑把绳结劈成了两半,这个保留了数百载的难解之结,就这样轻易地被解开了。亚历山大大帝最终成为亚细亚王,因为他参悟了“所罗门王结”中的智慧:王者,之所以成王,在于大刀阔斧的改革以及当断即断的勇气。作者从这个扑克牌的故事中指出,目前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与社会的发展一样处于转型期,我们在制度改革方面也应有亚历山大大帝那样的智慧与勇气,既要大刀阔斧又要设计周密,不能在核心问题上过于谨小慎微而错过了改革的最佳时机,这样才能使刑事诉讼制度趋于完善。

在本书中,作者通过鲜活的故事,解构了深奥的程序法理,反映了作者扎实的专业功底及超强的文字驾驭能力。除了这些轻松而又富含法理的文章之外,作者在“治学人生”这一辑中向我们讲述他求学的艰辛与不易。如果说书中的大部分法学随笔,是作者专业理论研究之余的休闲之作,是他法学思想的一个侧面,那么“治学人生”这一辑的文章让我们得以一窥其走上学术之路的每一个细节。我从来都坚信,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一个难以为外人道的故事,每一个头顶光环的人也必定经历了常人没有经历过的苦痛与辛酸,施鹏鹏教授便是一个绝佳的例证。

光环背后必定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,这一点在他的《埃克斯往事》一文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证:他在法国埃克斯所租的房子近二十平方米,不到一年内便全部被用奖学金购买的资料所堆满。2006年,西南政法大学几位教授到法国马赛三大进行学术访问,施鹏鹏邀请他们在住所吃火锅。一位教授戏言,无须板凳,直接坐在书上即可。回国时打包行李,他所带回的仅法文资料就整理了满满的几十箱,重量接近一吨,光书籍的邮寄费就花了一万多元。对于一个学者的研究而言,收集资料只是最基础的工作,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,而对资料的阅读、消化和吸收更是漫长而枯燥的过程。“从2006年高强度阅读开始,我的作息时间便开始完全昼夜颠倒,但毕竟乱中有序:每天凌晨三四点睡,十点半起,午饭后再休息一个小时。而2007年则进入更高强度的写作期,作息时间完全混乱不堪,累了就睡,醒了就写,经常不知道白天黑夜。”看完这段描述近乎疯狂学习和写作状态的话,让我感慨不已:最年轻的法学教授原来是这样炼成的!

在阅读本书的时候,我留心到作者数次引用了《阿甘正传》里的一句话“我总是向目标奔跑着,但从未想过,跑可以给我带来什么”(Now, it used to be, I ran to get where I was goin'. I never thought it would take me anywhere),甚至将其作为《埃克斯往事》一文的题记。我与施鹏鹏教授相识已有五年,我觉得这句话就相当于他的座右铭,也是他的真实写照:他对于人生和学问也是如此,总是向着目标奔跑,但从未想过跑可以给他带来什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