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我们
企业文化
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
  网站公告 网站公告:暂无公告
     出版社简介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总编辑致词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组织结构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员工风采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企业文化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荣誉奖项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招聘信息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经销网络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联系我们        

读书,一次心灵的旅行

作者:社科室 刘春雨



高尔基曾说过,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。雨果讲道,书籍是朋友,虽然没有热情,但是非常忠实。莎士比亚教育我们,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,生活里没有书籍,就好像没有阳光;智慧里没有书籍,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。

我认为,读书,是一次心灵的旅行。

曾经有一位朋友这样对我说:人生路,要么旅行,要么读书。简短的一句话,让我感触很深。旅行有很多好处,可以欣赏美丽的风光,可以愉悦心情,可以增长见识……,但由于条件限制,更多的人无法随意满足自己的愿望。然而,心迹像流水一样,是永远不会停歇的。我们经常幻想,骑着一匹悍马在草原上自由驰骋,那种感觉使你酣畅淋漓。在物质丰满的时代,我们渴望灵魂的升华,而书籍就是造就灵魂的工具。

从小到大,除了自己熟悉的祖国以外,听的最多的国家就是美国。每当从电视里看到美国对某某个国家“狂轰滥炸”,或者指责我们国家没有人权,干预我们主权等这样的新闻,就很气愤。总认为,美国恃强凌弱,太霸道。直到有一天我读了林达的《近距离看美国》系列丛书,才理解了美国的“所作所为”,虽略知皮毛,理解的不深,但起码让自己变得理智。如书中所述:“美国不是一个善于遮羞的国家,它投出一片阳光,就落下一片阴影。它全部的阴影都毫无遮掩地暴漏在所有人的面前,哪怕你是一个陌生人。所以,即使是像我们这样的平常外来者,也会一眼就看出一大堆毛病来。但是我们马上就明白自己必须从沾沾自喜中醒来,因为后来很快发现,这并不见得就一定是自己比美国人更高明且目光敏锐。他们似乎也很清楚有这么一片阴影,他们只是迫不得已在承认一个简单的道理,如果你追求阳光,你就躲不开身后的阴影。”怎么样,这段话对你有吸引力吗?如果想更深入地理解这段话,那就去读一读这套书吧。

每每走在大街上,对身边飘过的漂亮美女,总是羡慕不已,如果她不在意我看她,我会一直盯着她直到她消失为止。而当我看到“不堪入目”的歪瓜裂枣,我会暗暗庆幸,庆幸自己长得还算适中。直到有一天我读了《丑的历史》,才发现,其实美与丑之间是难以界定的,丑并不只是美的反面,甚至,丑比美更丰富,更多彩。在《丑的历史》这本书中,穿插了一些图画,图画的内容基本上都很丑陋,甚至恶心,但如果你读了书中对它们的阐释,你会发现,原来它们的存在是那么的必要。“柏拉图相信观念世界是唯一的真实,我们的物质世界只是观念世界的影子和模仿。那么,丑必须视为非存在,因为他否认污渍、泥巴、或毛发之类丑恶或卑下事物有其观念上的存在。因此,丑只存在于感官世界,是物质世界(相较于理想世界)不完美的一面,后来,普罗提诺将物质定义为邪恶和错误,明明白白地将丑等同于物质世界。”

当下,关于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问题,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。有些父母,为了给孩子营造一个较高的物质生活水准,不辞辛劳,尽量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,慢慢地,却忽视了填充孩子的精神世界。最近读了龙应台的《孩子你慢慢来》,这本书里的龙应台是一个母亲,但书中不仅仅是对传统母爱的歌颂,更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。读了此书,我更加坚信:生命的意义在于存在,而不在于拥有多少。

鲁迅,大家耳熟能详,因为我们从小就学习鲁迅的文章。上学的时候学习鲁迅的作品,无论老师怎么讲解,都是似懂非懂。总是听老师说,鲁迅是世界著名的作家,非常著名。尤其是学习《孔乙己》的时候,老师讲得津津有味,而我听得是枯燥乏味。随着自己知识的积累,对鲁迅的认识开始变得模糊,有人说他是一个缺少包容心的作家,只知道批判,并没有为当时混乱中的中国找到一条出路。鲁迅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?我试图想通过重读他的文章去了解他,但他的大作我真的不喜欢读,可能是时代不同,代沟太深。某天,我有幸经朋友推荐,读了《笑谈大先生》这本书,似乎第一次鲁迅以一个真实的自我出现在读者面前,他不再那么遥远,他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社会群体中存在的一员,他写东西甚至是为了“好玩”,“他好玩了一生一世,结果大家把他看成个很凶、很苦,一天到晚发脾气的人。这一层,鲁迅真是很失败,他害了好多读者,也被读者所害。”

以上罗列的几篇读书心得没有刻意去安排顺序,或者经过精心整理,我觉得,读书就是一次心灵的旅行,不必刻意去做什么修饰。读书是自己的事,与别人无关。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,做什么工作,都不能不读书。这话似乎有些绝对,在中国当下13亿人口中,读书的人有多少呢,没有精确的数字,但大家的脑子里应该都会不约而同的出现两个字:不多。读与不读,全凭自己,读的越多,走的越远。

专家评语:该文结合自己读书经历阐发自己对读书的理解,介绍了几部作品,有浅尝辄止之感,如能集中深入讨论某一部作品则更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