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我们
企业文化
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
  网站公告 网站公告:暂无公告
     出版社简介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总编辑致词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组织结构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员工风采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企业文化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荣誉奖项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招聘信息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经销网络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联系我们        

做个会读书的编辑

作者:版权部 石松



做个会读书的编辑。说起这句话,有人会觉得实在没道理,编辑天天和书稿打交道,哪里不会读书?但是我还真为此苦恼过。

在我们看来,一般情况下,“读书”是件很美好的事。在古代,有“红袖添香”“芭蕉夜雨”的故事,那么温情浪漫;在今天,读书和音乐、品茗、咖啡联系在一起,那么有小资情调。古人一句“万般皆下品,唯有读书高”,还把读书放在了“有品位”“很高雅”的位置上,而且“书中自有黄金屋,书中自有颜如玉”这样的句子,总让读书那么有诱惑性。刚开始做编辑工作的时候,我就是这样被诱惑着的,总想象着既有收入又能看书,闲情逸致两不误,这简直是天底下“最美”的职业。

但是,真正投入这一行以后,却发现不是那回事。自己读书可以选,想读什么样的书都可以,选自己需要的书、感兴趣的书,甚至是能看得懂的书。想看就看,不想看可以放一边。编辑呢,悲催了,看稿子根本就没有“想不想”“愿不愿”这一说。拿到一个稿子,如果确定要审,无论是它写得多糟糕,语言多么不通顺,逻辑多么不清楚,你还都得看,而且是不想看也得看。很多时候,读书的状态是“硬着头皮看”“一团雾水看”“压着火气看”,哪里还有自己想的那个小情调,哪里还顾及什么“黄金屋”“颜如玉”。整个“读书”(审稿)的过程,好似一个逃犯的“末路逃亡”,一页赶着一页地拼命翻,等到哪天翻到最后一页,那就松了一口气了。到这就完了吗?没有。当自己松这一口气,回想书里写了什么内容时?脑子里又一度天昏地暗,人如堕深渊。为何?因为,除了只记得改了点错字,改了点标点符号,改了点字体,改了点排版外,完全不记得书里的“之乎者也”。呜呼,此时恨不得以头抢地,顿足捶胸,一通嚎啕。这哪里是美差,简直是“受虐”。倘若书稿质量差,还不幸遇到个自我感觉良好且难说话的作者,那更恨不得一头撞死算了。

想象和现实差距那么大,想想做编辑如果总是“顿足捶胸”肯定不是个事。为了不让自己长年生活在“纠结”中,觉得很有必要琢磨琢磨“如何做个会读书的编辑”。找找原因,发现是自己把读书的需求给弄混了。其实,人们读书是有不同目的和需求的。根据目的和需求分类,读书可以分为求知型(获取知识)、消遣型(休闲娱乐)、借鉴型(进步提高)和研究型(分析判断)四种形态。这些形态中,最轻松的,也是最受欢迎的自然是消遣型。我们谈起读书,首先就把它看成是消遣了,自然也就把读书和“浪漫”“惬意”等词联系在一起了。而从编辑的角度来说,看稿和消遣读书是不一样的,看稿是编辑的工作,把工作同休闲混为一谈,那自然会“纠结”加“揪心”。因为,这本就不是一个道上的事。

想通了这一点,就知道“做个会读书的编辑”实际上就是在读书或审稿时,尽量做到“分开”,即在哪个阶段就做哪个阶段的事,这样就不会囫囵吞枣、一团浆糊了。怎么分呢?编辑首先在心理上把审稿同普通阅读分开,毕竟两者的目的是不同的,责任也是不同的。其次,把求知型、消遣型、借鉴型和研究型阅读分开。以求知型为例,做编辑自然要掌握专业知识、要学习体例规范,这样就要读求知型图书。同时,编辑也要培养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文学功底,或者说,编辑要判断书稿的科学性、艺术性和知识性问题,这自然要有相应的借鉴型读书或研究型读书。最后,尽量把审稿和编辑加工过程分开。在审稿和编辑加工同时进行的情况下,从职业习惯来说,编辑往往不自觉地出现重规范、轻内容的现象。分开以后,编辑在某一阶段更专注地做这一阶段的事,这样更有利于工作质量。大家清楚,在校对某一校次阶段,也有专门校对目录、专门校对书眉的做法,这就是因为有“分开”的好处。只是现在由于科技的发展,电子版稿件使用较多,这一点还不容易做到了。

编辑是个责任重大的职业。我们很清楚,编辑审稿需要从出版专业的角度,“对书稿内容由表及里、由浅入深、全面反复地进行审视,以作出取舍的正确判断”。但是如果我们不善于读书,那么内容审读就被忽视了,编辑的工作也就在无形中变得无意义了。是故,“做个会读书的编辑”变得很重要了。

专家评语:作者结合自己职业与阅读谈读书,把自己做编辑的心路历程与读书感悟结合起来娓娓道来,具有较多启悟。